top of page
搜尋

【接納、安在vs精進】




written by Hinson @ 觀 瑜伽 Yoga GOM


《瑜伽經》學習分享 - 問題回應 #4 在報名時收集了同學對於這次活動的期望和問題,從今天開始,每天post 一條問答,讓大家一起討論吧。

問:【接納、安在vs精進】 老師會教我們練習瑜伽式子時不要勉強,要聆聽自己的身體,但有時也會push我們進入以為未能進入的式子,會疼痛、顫抖。 所以這意味著我們未有足夠的覺知(不覺知原來自己能做到)? 還是「勉強」其實會帶來進步? 要如何抓到覺知並接納,與精進之間的平衡?

答: Sthira-Sukham Asanam | 要穩定且舒適,才是瑜伽的體式法。(II:46) 在練習成功之後的動作應該是平穩舒適的。 但是在此之前,為了要改變我們的一些習性,不適是必然。 給中根人的 Kriya Yoga 就是以苦行開始,而給鈍根人的八肢瑜伽,就是由 yamas niyamas 開始。 當然,按非暴原則,令到自己受傷的,一定不是瑜伽練習。因此,在課堂中我偏向tune down 難度多於tune up, 除非我對該班學生的每一個人都有深入的認識。

每一個感受,疼痛、顫抖,都是在提醒我們一些事情。 是我今天累了; 是我的腳已經到極限了; 原來我一直沒有留意到自己有這個傷患........

每一個動作都應該能讓我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。(所以不是未有足夠的覺知啊~)

有關是否未有足夠的覺知,找住精進和接納的平衡,我會參考 Vygosky 的學習理論:http://www.innovativelearning.com/educational_psychology/development/zone-of-proximal-development.html

簡單的說,一個老師就是要提供一些環境,讓學生由what i can do 步入 what i can do with help 的狀態,然後透過長時間不斷的訓練,讓what i can do with help 的東西變成 what i can do alone, 從而讓學習發生。

36 次查看1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bottom of page